近日 Bitbili NEXT 直播以《Native:你的用户手续费为什么要给 Uniswap》为题,邀请 Native 联合创始人 Meina、Nomad Capital 合伙人 Ricky 以及知名 KOL xiaoyufu 一起聊聊如何搭建自己的 DEX,以及未来赛道的发展与展望。
Bitbili:欢迎大家做客律动 Bitbili NEXT 系列直播,首先请各位嘉宾简单自我介绍一下,请 Meina 先开始吧。
Meina:好的感谢主持人。我是 Native 联创 Meina。可能很多人认识我是从我个人的频道账号 CryptoMeina 开始的,之前一直在做 Web3 领域的访谈、对话类内容,与不同的项目方、投资人以及 KOL 都有过交流。我的个人背景属于技术+媒体+市场。技术方面我有 7 年的 Data Science 背景,管理过很多技术团队,在 21 年底进入到 Web3 领域后开始帮助项目方做商务方面的拓展、市场等等,然后在去年 11 月的时候我加入了 Native。今天也非常高兴可以在律动 Bitbili Next 直播间跟大家见面。
Ricky:大家好,我是 Nomad Capital 的合伙人 Ricky。我本人是计算机专业的,因此也在计算机和金融领域从业比较久,大部分是关注在量化交易金融投资领域。最近 Nomad Capital 也推出了一个 Venture Fund,专注在 Web3 应用层的一些实例投资。感谢 Meina 能够有这么好的想法推出 Native 项目,也感谢律动 Bitbili 的邀请。
Xiaoyufu:大家好我是 xiaoyufu,感谢律动的邀请。我是做社区起家的,后面流量增长之后开始做财经相关的事情,也有些 web3 领域的创业。现在也在 Aptos 官方扶持的项目 Aptos Eden 做事,这也是亚洲第一个拿到官方投资的项目。作为 KOL 也会自己钻研项目和板块,对于去中心化交易所怎么发展,包括前阵子比较热门的 BRC 等都有关注。
Bitbili:好的,那么今天主题还是围绕着 Native,还是请 Meina 先介绍下 Native 吧?
Meina:好的。其实 Native 就像刚刚提到的,在加密领域中我们把它称为一个看不见的 Dex 层,就是去中化交易平台的层,也就是去中心化交易基础设施。我们是想把交易功能变成一个产品功能,而无需创建独立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Native 的目的就是想让不同的项目方来通过我们的基础设施,在短时间去创建自己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我们把整个功能全部以一个 API 的形式展现,允许项目方可以特别快地创建 DEX,而且我们还提供了很大灵活性,项目方可以自主选择定价模式,不管是从比较流行的自动定价模式,例如 Uniswap V2,V3… 我们也提供职业的做事商的定价模型。因此可以让用户享有去中心化的交易体验,但是他们也可以享有一些专业的或者是中心化交易平台资本效率。
其实对于项目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不需给 Native 交钱,或者给任何的去中心化或者中心化交易平台去交钱,他们可以收取 100% 所应得的交易费用。那么对于很多的交易量很大的项目方来说,这是一个「额外」的收入来源,而且他们可以把这个收入来源去做更多的产品开发、或者反馈给用户都可以。
我们最终是想要去支持整个 Web 3 行业的应用层的增长。大家建设 Web3 已经很久,但爆发式的增长或者说要更多的用户一定是来自于应用层。现有的 Web 3 领域里面,还是缺少 Native 这样的项目。我们让不同的项目方可以更专注地去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产品。
项目方们不需要有相关专业知识,或者不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地去搭建这个基础设施就可以直接使用。就是前一段时间 Cointelegraph 也写了一篇关于 Native 文章,将我们对比成 Shopify for DEXs,类似于我们是一站式的去中心化金融交易平台的服务。
Bitbili:Meina 能不能在从产品逻辑和用户使用流程来介绍下如何使用 Native?
Meina:可以,没问题我来给大家做一个 Demo 展示。目前我们是支持以太坊和 BNB Chain,未来会支持更多的项目。
提示:本视频来源 YouTube,大陆地区或暂无法观看
Bitbili:谈到了 Native 的定价模型,这也是用户最感兴趣的部分,可以详细向用户们解释一下 Native 的定价模型吗?
Meina:我们有不同的定价模型,就是一开始提到的,我们在提供灵活性。对于 Native 来讲,我们注意到对于不同的项目方,在他成长的不同阶段,即使是他在发完 Token 的状态,他们对于定价模型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如果市场特别动荡的时候,可能需要一种定价模型,如果说这个市场是另外一种情况的,可能需要另外一种定价模型,那么我们会提供不同的定价模型让用户去选择,并且可以比较快速地、实时地进行更改。甚至也可以创建不同的定价模型。你可以创建好几个池子,用不同的定价模型。最终你的用户可以从所有的定价模型中以最低的滑点得到最好的价格。
这次在交易竞赛交易这个比赛中,很多 KOL 或者社区其实就会将手续费设置为 0,因为它想要反馈给整个社区。所以最终还是看项目方想要得到那种结果,是提供用户有更好体验,不想收他们很多钱;还是说收取部分低于市场的交易费用。但这部分项目方可以自己去决定怎么花这个钱,是用于优化产品还是用于反馈用户。Native 给项目方以及给社区很大自由度。
在 Web 3 的概念中,社区是可以决定这个项目方怎么去做的,包括我们最近接触的比较多的大的项目方,他们发完 Token 之后,要去使用 Native 这时候我们就看到他们的用户其实是会深度参与并且了解 Native 的。在使用过程中,用户也是需要去给 Token 设置一个许可,这也是 Native 比较特殊功能,不管是用 EOA 钱包或是其他方式,项目方 Token 托管其实还是在自己手中。当交易真实发生时候项目方可以去决定每笔交易或者是每天的上限是多少,如果超过了许可界限,这个交易费发生在链上的时候,他才会去动用你钱包里的钱。所以 Native 是真正把资产托管与交易这个功能分开了。
这也是我觉得以前为什么很多中心化交易平台会出现问题:他们没有把这两个功能进行分开。去年发生的那么多中心化交易平台暴雷问题,确实是给了我们很大的教训。我觉得当一个社区或者一个项目方去使用我们 Native 的时候,他们也可以有更好的安全性。
Ricky:Native 这次新版本的产品我觉得挺好的,版本的迭代非常快。从表面上来看的话,Native 是一个将手续费返还给用户的项目。但是其实从更宏观的角度来讲的话,其实是把项目方以及项目方和社区之间拉得更近。在过去,项目方另外一边是用户方,他们两边其实发币方发出来 Token 后,他代表的某一部分的科技的革新,某一部分的新的这些想法、新的产品,很多用户很感兴趣要去用它,要么去用 Token,要么去交易 Token,他们其实需要经过很多中间层。中间层包括中心化交易平台,去中心化的交易平台,也包括各种各样的融资的发币平台,也包括 OTC 这些经纪商。他们起到的主要的作用就是让发币方和想要参与的散户,机构能够有一个平台方便地进行买卖交换以投资使用这个 Token,中间层这一面产生出了一个巨大的产业。
但这部分的价值捕获一直是被这部分中间性的机构占据。发币方以及用户方,他们既然这么想互相有直接的交互,买卖也好,投资也好,那为什么我们不创造一种种功能性的基础设施呢?让两边能够直接进行对话,从而把中间这部分的价值捕获扩大。能够把价值捕获直接转嫁给项目方以及用户,所以诞生出了 Native 这个项目。从我的角度来看的话,这是它最大的价值。
我觉得这是行业里面真真正正的一个中间层,它能够促进用户的使用,它能促进用户的对这个行业更多的理解,同时能够让所有人不再局限于这些中间商。你不再需要去给交易平台开户,你也不要再需要去找一家 OTC DEX,你也不需要去 Uniswap 上面把你的币存到一个池子里。你可以把币放到自己的钱包里,在你最喜欢的项目方自己搭建的池子里能够进行交互,我觉得达到了一个重要目的,就是 Web 3 的初衷是什么?初衷应该是你有所有权。
这也是为什么说 Native 做了一些很重要的事情,他们把流动性拉进来了,它有很多好的流动性提供商,把发币方,散户或者是机构的买卖方联合起来。这三家在一起其实也就是传统金融里面以及包括现在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以中心化交易平台里面的最重要的三个方面,这三方已经能够组成一个完整的最微型的市场,能够进行很大的价值发现以及价格发现。
因为我自己是技术出身的,我觉得技术的目的要么是创新,要么就是提升效率,Native 肯定是一个非常好的能够提升效率的地方。项目方的发币以及找流动性,它同时两件事情可以在一个平台上面几分钟之内就做完了。第二就是对散户来讲,你要去交易的话需要去甄选平台,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这个应该是更直接的一个做法。
Xiaoyufu :我刚刚觉得 Ricky 讲的一点我特别的认同,他把社区和用户紧密地拉在一起。其实这就像以前买卖东西,可能在 90 年代时候是渠道式的。有人控制着流量,或者有人控制着所谓的售卖渠道等等,就控制着所有。而现在是把所有东西返还给项目方,返还给在这个环节中最基础的人,项目方、用户、社区。这是我非常认同的一个点。从我的角度,举个例子,就像这种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一个我们非常在乎的东西,就是对于用户来说,重要的是谁能提供非常便利或者优质的服务。
Native,人人开交易平台这个角度可以很好地将一些用户聚合在一起。从某一个角度来说,首先将流量下放,肯定是从项目方到社区,然后再到用户,在这个过程中项目方和社区都可以在这里边提供,获得很大的便利性,从某种角度来说也是能快速的影响到市场或者辐射到用户,这是我觉得 Native 的一个比较亮的点。
另外现在 Web 3 阶段,就是一个重钱包、轻平台的阶段,Native 有自己的定价机制,给项目方提供选择。他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给用户提供一个更好的价格,更低的滑点,这就是用户最在意的。现在去中化交易平台那么多,我去哪交易都可以,关键是我怎么能付更少的手续费,获得更好的体验?这也是 Native 的一个特点。
这种「人人可开交易平台」的逻辑很多人还没有使用。最开始我试用的时候,我也是提供了 0 的手续费,那么对于社区来说可以去设置 0,也可以设置一个稍微比市场低一点。然后可以用这些钱把项目方和用户更好的结合在一起。另外他如果解决了所谓我们刚刚说的那个渠道,或者说资质这些问题。它可以卡住项目方,但是当这些东西放开之后,项目方可能有更多的钱,有了更多的精力去把这些东西,或者说在发展过程中把这东西更多的返利给用户。这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一个阶段。
Bitbili:关于定价模型,Native 刚才也提到了这个,可能是用户最感兴趣的部分,Ricky 能否跟我们再详细说说。
Ricky: 定价这件事情我参与的比较多,不管传统金融还是在大的交易平台里面,我觉得定价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其实就是谁能够承担这个风险,传统的金融里面,当然包括现在大的中心化交易平台,大部分做事商的话它有很完整的定价模型。它有很强的这么一个风险控制的机制,它能够方便地对这些买卖的币种进行定价。简单来讲的话就是它能够在大家都不想买的时候去买,大家都不想卖的时候去卖,那这样的话价格发现自然就变好。
当然也有一些类似的其他产品,比如说像什么 HashFlow,包括 1 inch 有做过类似的尝试。然后我觉得这方面的话来讲的话是相似的。但 Native 有个特别存在,因为它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或者说它是一个完全依附于各个项目方自己平台的本身的,它本身自己不算是一个平台,而是给所有项目方进行服务的。
它天然的优势是什么呢?就是能够让这些项目自己的 Treasury Token,或者他们自己想要去要放到 Uniswap 上面,或者放到 PancakeSwap 上面的这些 Token,其实可以以一个去中心化的方式给到这个 Native 的做市商。这能够让专门用做风险定价的做市商有巨大的优势,这种优势就会转换成更好的定价。
其他平台,如果你不直接给各个项目方提供这么大的价值捕获的话,就很难与之竞争。越来越多的项目使用的时候,它会慢慢地把这些小的币种的这些定价权,简单来讲就是说全网上面能找到最好的价格的地方,能够慢慢地挪到这些项目方自己的平台上,而不是说 在 Uniswap 上面,这样的话就达到了我们之前刚刚提到的价值捕获的过程,这可能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了。
Bitbili:此前项目方都会在主流 Dex 建池子做市,这几年几乎成为规则。而项目方或者用户使用 Native 的优势是什么?主要解决了哪些问题?
Meina:我们解决的问题就是让项目方可以用一个简单直观方式捕捉自己的价值。之前他们所有的交易费他们都是给去中化或者中心化交易平台,但是当他们可以自己完全掌控自己 Token 的交易之后,其实他们可做产品的空间就变得越来越大。
另外,我们帮他们从技术功能层,还是流动性方面问题都可以解决,那就没有任何人是站在他们,和他们的社群中间的了。我其实跟很多跟我们有合作意向的项目方去聊的时候,他们就想要去上一个中心化交易平台,或者是一个领先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其实他们是有这个社群基础的,我的概念是如果你自己的产品,你有自己社群,为什么要导流你自己社群的用户去别人的中心化,或者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去进行交易。
如果把这一系列的服务都给他们完善了,完全可以把用户粘性和留存提高得更高。而且这个是已经得到了验证的,Native 在前一个月的时间去展示有多么方便用我们这个基础设施层,我们去做了一个叫 Five Minutes Dex – 5 分钟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字面意思就是我们内部的人员自己用了 5 分钟的时间去创建这个交易平台,而且这个去中心化交易平台现在还是运作的,大家可以去交易上面 200 多个币对,特别是这种小币种的币对,不管是深度还是交易价格都会优于很多你们所谓领先的去中心化交易平台。
我们发现当上线这个 5 分钟去中心化交易平台,并且我们让用户去试用产品之后,他们发现这个产品很好,并且也真的发现每天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在这个 5 分钟交易平台进行交易。
虽然我们的初衷是去展示产品功能,但是当发现如果你的价格或者你的定价真的优于其他交易平台,用户自然就会留存在你的平台上。所以我们也想给其他的项目方同样的技术,你只要用这个 Native 基础设施,不管在什么阶段,我们提供这样不同的定价模型去支持你,不仅给你的社区有很好的用户体验,并且真正把你的社区留在你自己的所谓的生态系统里面。
我觉得这个是特别重要的一点,我相信这也是为什么其他项目方都想做这个事情,但是之前是苦于他们自己没有这个技术,没有这个时间去做,那我们就把事帮你做了,你只需要就是集中在你自己的产品上。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说的我们是一个隐形的基础设施,其实我们做的是烘托整个 Web 3 的应用层的发展,我们也并没有说想突出说所谓自己的品牌,其实只要大家相信用我们这个基础设施是安全的,然后提供的交易体验是最好的,那就够了。
Ricky:我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讲,因为我跟创业者聊得比较多一些。以前大家需要很长时间去研究自己的 Token,代币经济设计,来满足一些交易平台以及做市商的要求。担心市场的流量不够,担心用户的流量不够,然后会有很多博弈性质的设计去满足需求,要花很多资金,也给出很大部分的资金去做上币和流动性管理。现在就不用了,因为中间的玩家已经不在了,因为你直面用户了。
直面用户的话,整个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简化,你只需要面对自己的用户,然后自己取决定取多少币,流通多少币去交易,直面专业做事商,你决定给他们多少筹码来进行定价,整个流程可以在几分钟之内搞定,而不会像以前的需要很久,那就像刚才 Meina 说的一样,其实很多相关方已意识到这件事情了。但是只有一些很大的项目,比如像 STEPN 才有技术实力去做,,而且有这么大的流量去做这件事。这一件事情能不能让用户有留存在上面去,我们当时投 Native 也是看到了一个需求,当然每个项目自己来做一个去中心化交易平台不现实,第一个因为很贵,第二会涉及安全问题,一旦出错的话代价会非常大。
Native 其实相当于帮大家把这个基础设施做了,做完之后大家来使用,他们其实不太需要能够真真正正站在前面。但提了另外一点就是虽然是个隐形的 Dex 的层,它不需要站在前面,但是 Native 不太容易被人注意到的一个优点是什么?就是流动性的聚合。
当要使用 Native 的项目方足够多的时候,它的流动性就聚合起来了,就达到了像中心化交易平台一样的效果。比如说我在这放了一些 ETH,然后另外一方面放一些 ETH 做池子。平台流动性是在增加的。因为每多一个币,每多一部分资金进来,每多一部分参与者进来,流动性的网络就会变得越来越深。会有定价权的挪移,定价权就会挪到 Native 上面来。这样的话所有参与的项目方都能够有很大的收益,很大的收益。
这两个问题我总结一下,一个就是上币和币值的流动性的管理。第二的话就是它能够以一个网格效应的方式来增加整个参与性。
Xiaoyufu :我就从投资的角度来简单的讲一下这种 Native 的发展趋势。从我们作为币圈人投资都是要百倍、千倍暴富神话。但是现在随着慢慢的链上交易用户增多,其实我们可以发现更多的暴富,或者所谓的这种早期的价值投资,至少在价格上的浮现,其实大多数也发生在链上。大多数的项目从在用户的角度来说,在用户角或者 KOL 系统中,都有一个上所及巅峰这样一个认知。
再换一个角度,现在很多的项目他上所,所谓投票上所,其实就像刚刚我们聊的就是投票上所它的本质是什么?就是让用户来把自己的币存到交易平台,然后这个时候既赚用户的钱,又赚项目方的钱,慢慢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其实是这种中心化的交易平台,它所提供的便利或者深度或者影响力,慢慢地被链上用户席卷,已经被减弱了非常多。像像抖音一样,人人都可以开店。所以你所谓的大商超或者在某种角度来说,它已经不具备它独特的影响力,这就是 Native 未来发展的一个优点和亮点。
Bitbili:Native 有 NFT,但是似乎没有发 Token 的打算。NFT 价值是什么?团队在 Token 方面有什么打算?
Meina:Token 我们团队肯定是有计划的,但目前的阶段我们是想更集中在就是产品的开发上面。对于 Native 作为一个基础设施层来说,产品的开发让真正用户去看到交易体验,基于这个,基础设施是我们目前阶段最重要的事情,在我们如果一步步把产品做好的话,那么这个 Token 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我希望大家还是保持对 Native 的信心,相信我们的执行,长远的关注我们项目。我相信各方都会带得到一个满意的结果,不管是从社区、项目方来说,我也会经常在社区里面跟大家互动,你们如果有任何关于我们项目的问题都可以来找我。
Bitbili:最近一段时间,相比于其他 DeFi 板块,DEX 似乎发力很多,我们看到很多或基于 Uni v3 的改良,或向 Native 这样的产品。各位觉得为什么在 Uniswap 等主流 DEX 已经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的背景下,依然还有大量团队在 DEX 方向创业?
Meina:首先我比较看好整个去中心化金融赛道,不管是定价模型还是新的模式,Native 基础设施层要做的是去聚合更多更好的竞价模型,我们是更完整地去提供这整个基础设施。对于我们来说,不是说我去决定你哪个定价模型是最好的,我们要做的是不管现在的社区用户还是项目方,大家觉得哪个定价模型好,你都能在 Native 这里找到,我们更专注于项目方服务和社区用户体验。
Ricky:其实从我的观感里面这个情况不是最近冒出来的,因为可能只是最近大家产品做差不多了,开始面向市场展露了。导致我们有一个观感好像有很多新的这种 DEX AMM 的模型出来。其实这从一开始就有,比如无常损失,很早以前 Bancor 其实就已经在做了,他们的做的方式比较难,是用自己的 Token 直接贴无常损失,这事好像到最后并没有很大的一个接受度。
然后这些新 AMM 模式,TradeJoe 也好,还有 Maverick(这个我们也很早就投资了)。我觉得大家的一个共同的观念非常简单一件事情就是: x*y =k 这个定价模型,从所有做金融的角人的角度来讲,这个定价模型是不可能是我们 5 年以后还在使用的定价模型的,从逻辑上是不通的。
Uniswap 做得确实非常好,他把 AMM 这个模式提供出来了,但是他绝对不是去中心化交易一个终点,因为想要比 x*y =k 做得更好的定价模型实在是太容易,容易到所有人都有想法,所有人对不同的想法,现在还处在一个百花齐放的这么一个阶段,很多人需要去尝试一下。Trade Joe、Uniswap V3 或者说 Pancake Swap 都是很好的尝试。
Unisat 和 Maverick 都是很好的想法。我们行业的整个定价的模式,是会出现更好的东西的。反而就按我的角度看,这 1-2 年,DeFi Summer 开始大家一直不停地在思索这件事情,只说做这些创新确实比较难,开发周期比较长,所以说肯定是最近才做完让大众看到。
Xiaoyufu:我作为一个参与者角度来说,市场里有一部分独特的群体需求不会满足才会产生这样的机会,包括 Native,就是抓住了部分人的需求,去进行产品的设定和开发。像这段时间最火的 BRC,因为 BRC Token 的一个交易就催生了 Unisat,我身边很多朋友也有做像 Unisat 的这种产品,他们想去抓住的只是 BRC 链上 Token 的交易使用群体。
这些创始人都是都是以小目标为单位,只要是有用户需求能创造价值,这种所谓的各种项目肯定会层出不穷,还是比较赚钱的。现在只是大的格局定了,往下这种非常细分的,或者说真正能再从某一些角度解剖过来之后去帮助一些用户,不管能满足任何一个需求,都会再催生其他的一些市场。
Bitbili:Native Network 未来的 Roadmap 还有哪些计划?
Meina:这跟上个问题也有关联,像刚刚说的现在有很多新的定价模型再出来,那么不管哪个定价模型胜出,Native 最终总是会在的,我们会去支持各种各样新的出现定价模型,项目方和用户都喜欢的模型。我们是会随着这整个 Dex 的行业这个赛道一起去成长的,如果你看好这个 Dex 领域的话,那你一定要看好 Native。
第二点是我们已经跟很多比较领先的做市商 (Maker) 或者是职业的流动性提供商已经达成了协作,这让我们有个很好的基础。我们正在去跟不同更多的这个领先的这个做市商去谈合作,把他们各种各样的定价模型也整合进来,那这样会提供更好的更深度的流动性。
然后也可以让项目方就是说他们想要就是去使用我们这个职业做市商定价模型会更加的方便,然后我们自己也在做一个「过程规范化」,最终目的还是让项目方可以真的在 5 分钟之内,就是说你拿到所有做市商的流动性,拿到他们的支持。所以我们会一直把这件事情去更高效地做好。
第三点是我们也在更加去优化用户体验,其实我们已经聊了很多合作方并且开始整合,收到非常好反馈。所以这也是需要时间去把这些反馈和建议,按照优先级进行整合和优化。
这个这三点差不多就是接下来我们 5- 6 个月以内的任务。
还有一个是我之前提到的「5 分钟搭建 DEX」,我们的优点还有这个职业定价模型,那么其实这个东西在大币种上体现最好,即聚合了所有百分比的优化。但是如果是那些比较小的还在成长的币种的话,在使用 Native 这个基础设施去创造这个流动池子,会看到更明显的优化过程,未来 2 到 3 个月内我们就会把这个功能特别清楚的给用户去展现。既然我们在做这个基础设施,那我们也会做不同的实验并且不断学习,通过这个基础设施去提高用户对于这个交易的粘性,最终我们不仅提供给项目方这个技术设施,也给他们我们实验出来的经验,包括最后就我们优化出来产品让他们使用,所以我们其实也是跟项目方在一起去成长学习,关于怎么让用户有更好的交易体验这件事情,谢谢主持人。
(完)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Native:你的用户手续费为什么要给Uniswap